its-up-to-you.jpg

在旅行時我認識了一位來自波蘭的女孩,某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見她,看見她拿著地圖似乎在尋找什麼? 我上前和她打招呼問她要去哪裡?她說要去中國城,我笑著說順路可以帶她去,我們聊著天,她說她很喜歡亞洲的文化,以及亞洲的女生總是可以把眼睛和睫毛畫得很濃密超漂亮,她還說她的父母有買兩隻石獅子放在家門前,問我那是否真的會招來好運,我被這個問題問的突然,腦中快速回想石獅子通常出現在廟前,可以招來好運嗎?在廟前應該是好的吧! 我笑著回答是真的。

我們來到了中國城,但我卻不好意思開口跟她告別,禮貌性的問要帶她參觀嗎?她說著:「It’s up to you」,這樣的回答讓從小習慣「被動式教育」的我不知所措,話語中沒有任何強迫,於是我下意識的不好意思說要離開,說可以陪她逛一逛再回家,第二次告別時我開口說要先走,她又說了同樣的話,示意我想留下來或要離開隨時都可以,回家的路上反覆思考著這句話,為什麼這麼簡單又隨意的一句話,卻深深的印在我心裡。

第二次聽到這句話,來自一個德國同事,約我們參加他的離別Party,到了半夜三、四點回家前,我們禮貌性的在人海中搜尋他的身影向她告別,沒想到他的回答令我們驚訝,她說:「你們要離開不需要特地來跟我說,It’s up to you.」頓時我們自以為的「禮貌」,卻讓自己變成像三歲小孩在向父母報備著事情,讓人尷尬的面紅耳赤。

在台灣,我們從小在做任何決定時,會受到父母、朋 友、親戚的壓力,影響著自己所做的每一個選擇,即便表達出自我意識,父母也總會「先」替孩子決定好,最後他們留下一句「這樣做是為你好」,但真的是好的嗎?

這樣的做法讓我們漸漸失去了自主的能力,換來的是被動和依賴,於是大多數的人失去了獨立的想法和思考的能力,讓「禮貌與不好意思」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民族性,我們常常因為這兩項原因不懂得拒絕,去做著自已不一定喜歡、不一定想做的事,而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卻不敢說出口。

從今天開始,It’s up to you,這是你的人生,也該由你自己做主。


紐西蘭露營車旅遊聖經,線上購買↓ 點選訂購單結帳 ↓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超級旅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