ㄧ直記得在澳洲的那兩年,住過數不清的當地人家,其中印象最深是我們的澳洲媽媽,因為年紀和我們父母相仿,所以我們都叫她Mum,當我們剛住進去時,前幾個晚上都會聊著天,她拿著自己的相簿一頁頁地翻,開始介紹著她的生活,她興奮的說這張照片是她在阿拉斯加釣魚時、那張是在大溪地旅行...等,好幾個晚上,她跟我們聊著天南地北的話題,卻從來沒有提到自己的孩子。

為什麼?不是因為她不愛自己的孩子,相反的她很愛自己的孩子,她是位很棒的母親,獨立撫養三個孩子長大。什麼時候會提到孩子,當你偶然的看見走廊的一幅畫時,她才說到那是她二女兒畫的,二女兒唸的是藝術,只有你問到她的孩子時,她才會開心的和你分享孩子的近況。

為什麼她沒提到自己的孩子,因為那不是她的生活。她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、屬於自己的故事。

而亞洲的父母,永遠只會討論孩子,我的孩子在哪讀書、我的孩子在哪上班、我的孩子現在幾歲了...等,為什麼台灣的小孩討厭家庭聚會?為什麼這樣的談話會令小孩窒息?

因為父母永遠談論的都是小孩,而不是自己。

當我小的時候總是不懂,為什麼要在大家面前談論誰家的小孩唸哪家學校、然後開始無謂的虛偽比較,貶低自己的孩子去稱讚別人的孩子,這樣的舉動令孩子難堪、憤怒和無地自容,只能尷尬的勉強擠出虛偽的微笑。

為什麼亞洲的父母永遠只會討論孩子?

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生活,確切的來說,他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年輕時要賺錢養家,沒有時間或是家裡也不充許讓他們過想要的生活,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,也有足夠的錢可以退休時,卻不知道自己要幹嘛? 所以會一直問孩子在做什麼?

澳洲媽媽說道:國外的小孩滿18歲就會離家,有的甚至15、6歲就獨立自主,這時他們開始擁有自己的人生,平日種種花草、整理院子,或者空閒時開著露營車去環澳旅行,活的精彩又有趣,他們不會覺得自己老、更不會認為自己不行,反而更開始期待接下來的人生。

亞洲父母活在小孩的人生裡,靠孩子獲取自信,一直要孩子回家看自己,靠孩子獲得溫暖、獲得感情上的依靠和滿足,卻從不想想自己的人生要的是什麼?還有什麼想做的事沒完成?

若把孩子的故事拿掉,自己的人生還剩下什麼?

世界上那麼多美好的事,而我們的社會卻故步自封,承襲舊有的傳統,不知變通和改進。

每個人都該是個有故事的人,一個只談論孩子的生活,卻從不說自己生活的人,是一種很可悲的人生。

孝順有很多種,但絕非是把小孩一直攬在自己身邊,認為才是盡孝道的表現,唯有放手的父母才有展翅飛翔的孩子。

R0023278.JPG

這張卡片是澳洲媽媽的小孩寫給她的:「媽媽,謝謝你給我滿滿的愛,當我需要你的時候,你永遠支持我、無條件的信任我,謝謝你總是給我足夠的空間讓我成長、讓我做自己,讓我成為今天的模樣。」

教育文章延伸閱讀:

原來我很棒
是什麼阻擋我們停滯不前?
職業不分貴賤,尊重每個認真工作的人

 
arrow
arrow

    超級旅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